顺治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,名叫爱新觉罗·福临。这是个有福而又福薄的人。他6岁即皇帝位,24岁便死去了,后世人称他为“少年天子”。他短短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。其“死”与“葬”长时期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。清崇德八年(1643)清太宗皇太极溘然病逝。帝位由谁来继承,太宗死得突然,未能预作安排。—时间,八旗内剑拔弩张。一方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,另一方以肃亲王豪格为首,双方所掌握的力量差不多,而且各不相
顺治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,名叫爱新觉罗·福临。这是个有福而又福薄的人。他6岁即皇帝位,24岁便死去了,后世人称他为“少年天子”。他短短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。其“死”与“葬”长时期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。
清崇德八年(1643)清太宗皇太极溘然病逝。帝位由谁来继承,太宗死得突然,未能预作安排。—时间,八旗内剑拔弩张。一方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,另一方以肃亲王豪格为首,双方所掌握的力量差不多,而且各不相让。太宗还未入葬,八旗将士就要互相残杀,血溅宫掖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颇有政治头脑、手腕灵活的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暗通款曲,使多尔衮出人意外地宣布退出竞争,表示拥立庄妃(即博尔济吉特氏)所生的福临为帝,从而使两黄旗将士“必立先皇子”的意愿得到满足,作为长子的豪格也无可奈何,因为那时清还没有确立立长之制。福临被立为帝时才6岁,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充任辅政王,实权掌握在多尔衰手里。后来多尔衮又排斥了济尔哈朗,自任摄政王,大权独揽,成为不戴皇冠的皇帝。
但多尔衰只活到39岁,顺治八年他突然死去,14岁的福临得以亲政。应该说,福临亲政后所采取的施政方针还是有利于全国统—,有利于清政权的巩固,从而也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。
而福临其人,却是个情种,他的爱情生涯十分感人,他的死也脱不了这个情字。
据文人笔记和民间传说讲,洪承畴南下时,抢得江南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献于顺治皇帝。顺治皇帝惊其美貌,宠爱无比,但孝庄太后和皇后合谋将董小宛缢死,顺治皇帝痛不欲生,辍朝五日,后来干脆皇上也不当了,出家到五台山当了和尚。
其实这只不过是文人们的附会和民间传说。真实情况是,内务府大臣董鄂部鄂硕的女儿嫁给了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。当时各王、贝子、贝勒家的女人、女儿有轮流进宫服侍皇太后的制度,董鄂氏作为亲王夫人也常进宫。可能就在这个时候,“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,起了一种火热爱恋”。这种爱恋一定有所表示,而且极可能是双方的。“当这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,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的天子竟亲手打了他一个极怪异的耳掴。这位军人于是幽愤而死,或许竟是自杀而死。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,封为贵妃。这位贵妃于1657年产生一子,皇帝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。但是数星期之后,这位皇太子竟而去逝,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。”
上述引文引于明末清初曾在钦天监工作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写的《生活回忆录》一文。
按顺治帝亲撰的《卸制董妃行状》里说:董鄂妃“年十八,以德入掖庭。”而清初,所有八旗人家的女儿在十二三岁时就要送到宫中参加选秀女的,而且也没有18岁还未嫁人的姑娘。所以,就选秀女来说,18岁早已“逾岁”,没有参加的资格了,顺治能够接触和爱恋上董鄂氏,只能是她进宫服侍皇太后这一途径。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十一子,福临的同父异母弟弟,他于1656年7月突然死去了,而后不到一个月,董鄂妃就进宫了。在福临的后妃中,也只有董鄂妃于1657年生过一个男孩,不久天折,本人随后不长时间也因病而亡。这些情况和汤若望讲的都相吻合。
据《清实录》记载:“(顺治十三年七月)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。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,不忍举行,命八月后择吉。”
顺治帝不让礼部在八月为自己册立妃子,是因为博穆博果尔的死。弟弟刚死一个月,便把弟媳纳妃,这太说不过去了,所以册妃的日期向后推迟了。当然,这时的董鄂妃人已在宫里了。不过董鄂氏还是在八月被封为贤妃,九月就晋升为皇贵妃,十二月举行了册封礼。董鄂妃一进宫,便是“三千宠爱在一身”,皇后被冷落了。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,董鄂妃因病而死,年仅21岁。董鄂妃死的这天,福临传谕:“亲王以下,四品官以上,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,俱于景运门内外,齐集哭临,辍朝五日。”(《清世祖实录》)这还不算,福临还诏谕礼部,破例追封董鄂氏为皇后,先后拟了四次封号,顺治帝都不满意,最后定为“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”,顺治帝亲自书写了数千言的“行状”,又命大臣金之俊为董鄂氏作传。举殡时,命八旗官员二三品者轮次抬棺,凡抬过棺的人都说棺木特别沉重。
董鄂妃的丧事由茆溪森禅师一手主办,在景山建置了规模宏大的道场。九月十五日,董鄂氏死后的二十七日,顺治帝亲临景山观德殿举祭。
董鄂氏死后,福临郁郁寡欢,过了不到半年,年仅24岁的他也死了。
因为董小宛姓董,而董鄂妃也有个“董”字,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又那样的超乎寻常,关于董鄂妃进宫的传闻若明若暗,以讹传讹,所以董小宛和董鄂妃就变成了一个人。
关于顺治的死也有人认为是虚饰故事,传说他是因董鄂氏之死,受刺激太大,看破红尘,出家到五台山当和尚去了。